夏枳书院 > 历史军事 > 奋斗在盛唐 > 第813章:登基之余波

第813章:登基之余波(1 / 2)

崔耕纳闷道:“什么叫本官有私心?梁王千岁,饭可以乱吃,话却不能乱说。”

“本王这么说,当然是有自己的道理。”武三思侃侃而谈,道:“首先,陛下本就是天子,二十年前已经登基过一次了,现在只是复位而已。再谦让的话,恐怕就不是让天下人以为殿下品性高洁,而是认为陛下虚伪之至了。其次,既是复位,仪式就不那么重要了。完全可以今日称帝,改日再举行登基仪式嘛。最后,正是因为军心不稳,太子殿下才要赶紧登基,让那些心怀叵测之徒,死了那条心!”

崔耕道:“那你说本官有私心又怎么讲?”

“哼,今日之事,分明是在大家的劝谏下,陛下禅位于太子。瞧你刚才说的,什么太子殿下迫不及待啊,仓促登基啊,难收众心啊,好像这皇位是当太子殿下抢来的似的。你不就是想突出自己在这事儿上的功劳吗?本王说你私心太过,又有何不可?”

“此言有理,梁王千岁说得甚是。”袁恕己首先帮腔。

“陛下并未做任何抵抗,就交出了天子九宝,确实是禅让啊。君贤臣明,母贤子孝,实乃国家之幸!”

“崔相刚才那么说,实在是有些不大合适。”

……

人们议论纷纷,崔耕听了直感觉一阵寒意从心头涌起。

很明显,这些人都在睁着眼说瞎话。今天就是很明显的军事政变,怎么成了母贤子孝的禅让呢?

那么,他们到底为什么要撒谎?无疑是因为自己立的功劳太大。玄武门是自己开的,二张是自己杀的

,玉玺是自己捧出来的,全程根本就没其他人什么事儿!这些人的心中,能舒服得了吗?

所以,他们就拼命否认今日军事政变之事,自己的功劳也就没那么大了。

这他娘的都是什么事儿啊!

看着老爷子张柬之都摇头晃脑地加入议论,一时间崔耕真有些心灰意冷。

他颇为萧索地道:“今日确实是陛下禅位给太子殿下。”

李显自然也不愿意担上逼母让位的恶名,道:“既然大家都这么说,那朕今日就算复位了?”

“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众人齐齐跪倒在地。

……

到了现在,这场影响深远的政变,就算彻底结束。

当天晚上,李显夜宿大明宫,由观国公杨慎交、郁林侯李千里宿卫。

第二天,宫内的钟声,和往常一样准时响起,它原来的主人却已经沦为阶下囚。

百姓们清早起来发现,朱雀大街上,挑起了四颗人头,正是张昌宗、张易之、张同期和张同休的。

王同皎是个英雄,不屑于滥杀无辜,昨夜他连续带兵搜捕,也只杀了张氏余党二三十人。

这里面并不包括郑愔和宋之问。

原来,昨晚二人受了张昌宗的命令,将左右羽林军开离了驻防之地,免得被太子李显的人煽动作乱。

在听说了玄武门被破的消息后,这俩人就偷偷溜走了。

第三天,李显就迫不及待地举行了新皇复位的仪式,韦香儿被封为新朝的皇后。

李显所有的女儿都被封了公主,三个儿子李重福、李重俊、李重茂尽皆被封为亲王,早死的李重

润被追封为“懿德太子”。

虽然人们竭力淡化这场军事政变,但该赏的还是要赏的。

相王李旦加号安国相王,拜太尉、同凤阁鸾台三品,太平公主加号镇国太平公主。

张柬之为内史、凤阁鸾台三品;崔玄暐为夏官尚书,袁恕己为同凤阁鸾台三品;敬晖、桓彦范皆为纳言;并赐爵郡公。王同皎为右千牛将军、琅邪郡公,李湛为右羽林大将军、赵国公……等等,就连高仙芝都封了密云县侯,封常清为四品宣威将军。

唯一奇怪的是,关于崔耕的封赏一直没定下来。

崔耕对此事倒是不着急,反正李显已经答应把李裹儿许配给自己了。天子金口玉言,他总不能说了不算吧?李显最宠李裹儿这个女儿了,哪怕看在女儿的份儿上,也不能亏待自己不是?

总而言之,朝廷上下大部分得了封赏,一片喜气洋洋。

老百姓也高兴啊,张氏兄弟的亲戚朋友们,多有在长安行不法事的。趁着崔耕不在的那些日子里,他们不知弄得多少人家家破人亡。

如今张氏被一扫而空,不知多少人点燃了爆竹,不知多少人欢呼雀跃,不知多少人买了香马纸钱祭奠先人,至于在酒肆中大肆庆祝的更是再所多有。

还有个传奇故事,在长安城内流传。

据说,张昌仪新建了一座府邸,非常豪华,远超王公。

某日夜间,有人在他大门上写道:“一两丝能纺几日线?”。那暗含的意思就是,你张昌仪那点福分,哪配住这么好的宅子?你住这宅子折寿啊!

张昌仪见

了,命人

最新小说: 封地躺平就涨兵,女帝求我别造反 西川欲晓1909 穿越林冲妻弟之剑上梁山 法兰西1794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换亲后,表姑娘被侯府全家宠翻了 满朝奸臣,你要我当千古一帝 极品太子:我爬出棺材,征服天下 五胡明月 回府后,世子妃马甲快藏不住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