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枳书院 > 历史军事 > 奋斗在盛唐 > 第411章:暗流在涌动

第411章:暗流在涌动(1 / 3)

一个月后,崔府,后宅。

“崔君见字如晤:君为救妾身,身中毒镖,昏迷日久……君数呼曰妾名,妾身甚喜……然又言,贵女不得为妾,恐若兰姐有性命之忧……君之愁绪,皆妾身思虑不周之过也,自应远离……妾身在异国,当日日焚香助君康健也……”

蝇头小楷,密密麻麻,字迹娟秀,情真意切。

今天崔耕刚刚苏醒,卢若兰就一边伺候他喝粥,一边迫不及待地拿着这封信给他看。

“唉!”

崔耕对拉达米珠岂是完全无情?

他越看越是眼圈翻红,心中怜惜,忍不住长叹了一声。

卢若兰在一旁轻笑,道:“怎么着?心疼了?心疼就把她追回来啊?没关系,我容得下她。”

也许是出身世家大族的缘故,卢若兰对于崔耕纳妾,一向是乐见其成,甚至宣称崔家的人丁太过单薄,理应多多开枝散叶。

崔耕苦笑道:“这不是容得下容不下地问题,而是咱们那位陛下的性子阴狠,为了笼络突厥人,说不定就把你给……”

卢若兰白了他一眼,道:“妾身岂会想不到这个?不过,此一时彼一时,现在兴许有个两全齐美之计呢。”

“啥?”

崔耕先是一喜,不过目光很快黯淡下来,道:“这种事情怎么可能有什么两全齐美之计?若兰你就莫哄我开心了。”

“妾身说的这个,可不是哄二郎开心哩。”见崔耕吃得差不多了,卢若兰一边将手中的米粥放下,一边颇为兴奋地道:“二郎你昏迷的一个月里,发生了很多大事,很多朝廷以往不可能答应的条件,现在也能答应下来了。”

然后,她慢慢地将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娓娓道来。

崔耕倒地后,拉达米珠不知他是死是活,状若疯狂,竟将那三个黑衣人打得节节后退。

虽然这种爆发持续不了多久,但也足够了。不消一会儿,就有大队的侍卫赶来救驾。

三个黑衣人自知无幸,咬破了嘴中的毒囊,自尽身亡。

最后,武则天论功行赏,封拉达米珠为“平阳郡主”。

原来拉达米珠虽然有个突厥公主的名头,但实际上大周朝廷是不承认的。

道理很简单,默咄在朝廷眼里,才是个“右卫大将军、归国公”,他女儿凭什么称郡主?

现在武则天的这个封赏,不可谓不丰厚。

至于崔耕?当然是先官复原职再说。

本来朝廷还准备对他继续加封呢,但拉达米珠离开之后,很多人说崔耕坏了两国邦交罪莫大焉,二者相抵,他升官的事儿自然也就没下文了。

另外,武则天也确实是顾不上崔耕这点破事儿了,十天前,前线有消息传来,周军又败了。

武懿宗为神兵道大总管,率军刚到赵州,就听说契丹数千骑兵将至冀州。

他心中暗想,赵州离着冀州才一百多里地,也太危险了。

于是乎,他心惊胆战.仓促带着二十万大军,退兵至相州,军需物资损失惨重。

好在他那只是些钱财的损失,最要命的还是清边道行军大总管武攸宜那边。

武攸宜刚抵达渔阳,还没到任呢,就听说契丹南下定、魏、冀、易、沧五州,所向披靡,吓得不敢继续前进。

清边道诸军群龙无首,地方官乃至军中有不少契丹的内应,一场大战,周军再次大败,损兵数万。

契丹三战连胜,声势大震,趁机提出了“还我庐陵王”的口号。

本来契丹占领的诸州百姓不服,不断发动起义,现在听了这个口号之后,顿时偃旗息鼓了。

一时间,契丹竟大有席卷天下之势。

朝廷自武则天以下大为震怖,,请立庐陵王为太子的声音也越来越大。

武则天当然不会同意,立李显为太子不是不行,但是,现在这种情况下立他为太子,和自己直接让位有什么区别?

拥李派见女皇陛下意志坚决,决定退而求其次,请武则天下旨,任命李显为清边道行军大总管,狄仁杰复相,安抚百姓。

这是招妙棋,你们契丹不是说要“还我庐陵王”吗?现在怎么又和清边道行军大总管庐陵王开兵见仗了呢?其谎言不攻自破。

但武则天怎么肯让李显染指兵权呢?还是不同意。

不过,作为退让,她表示愿意启用部分拥李派大臣,狄仁杰也在其列。

可正在这时,来俊臣出幺蛾子了。

他被

武则天派去查龙门温泉刺驾案,趁机提出,在御温泉那题着一首诗:“山幽林静寺钟悠,皇姑温泉细润滑,君臣共浴两相识,仙境瑶池又如何?”。

不用问,这肯定是跟狄仁杰有关啊!

那问题来了,这首诗不是朝廷的人写的,到底是出自何人之手呢?是不是跟那些刺客有关?

最新小说: 换亲后,表姑娘被侯府全家宠翻了 西川欲晓1909 回府后,世子妃马甲快藏不住了! 极品太子:我爬出棺材,征服天下 满朝奸臣,你要我当千古一帝 五胡明月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封地躺平就涨兵,女帝求我别造反 法兰西1794 穿越林冲妻弟之剑上梁山